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记者 袁静娴 方杰炒股公司
近日,南外(集团)高新中学党总支书记闫敬霞同志走进初三(12)班课堂,以经典篇目《鱼我所欲也》入手,从孟子的“义利观”谈起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“思政第一课”,通过深度解读文本,引导学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明晰责任与担当。
课堂开始,闫敬霞书记回归教学本源,带领同学们深入文本。她从“鱼”与“熊掌”的类比论证入手,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和生活中的种种选择,深入理解“舍生而取义”的深层含义,理解“人人固有的善良本心,是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的发端”。
闫敬霞书记强调,语文课堂是思政教育的沃土,立足文本字句的根本,正是为了守护和唤醒这份珍贵的“本心”,为价值引领奠定坚实的学识基础。
“寓古”是为了“道今”,随着教学的深入,通过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等形式,闫书记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了“义”的深层含义,以及“义”在当下的现实价值,引导学生理解,在面对“利”与“义”的两难抉择时,能否拒绝诱惑、坚守本心、顾全大局,正是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考验。
“面对网络谣言,我们是选择沉默围观还是理性发声?”“面对考试作弊的诱惑,我们是选择妥协还是坚守诚信?”“未来走上社会,我们是唯利是图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?”闫敬霞提出的这一连串现实问题,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深思考。大家认识到,“舍生取义”的崇高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实践内涵:同学们结合抗疫英雄的逆行、戍边战士的坚守、平凡岗位上敬业奉献的普通人等鲜活事例,深刻认识到“义”可以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,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诚信、每一次尽责、每一次对正义的维护。
新学期的“思政第一课”,闫书记的授课充满了对毕业班学生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。她总结道:“《鱼我所欲也》不仅是一篇课文,更是一把钥匙,它为我们开启了通往孟子‘四心’学说的大门。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镜,常怀恻隐、保有羞恶、懂得辞让、明辨是非,将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智慧内化为实际行动,筑牢人生的根本方向,成长为有仁爱、有担当、有品格、有智慧的时代新人。”
学校表示,本节课是南外高新中学构建“大思政”格局、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有效实践,也是推动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,它成功地打破了学科壁垒,将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课堂的价值塑造有机融合,实现了“文以载道,以文化人”的教学目标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,真正做到了入耳、入脑、入心,为培养有理想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(图片由学校提供)炒股公司
举报/反馈优邦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